第一四八六章 校阅三军(2 / 2)
列队向建康府走去,当先的一面赤色旗帜撑开,“南阳先登”,代表这支队伍是当初第一个登上南阳城头的队伍,而南阳之战正是大汉北上的开始。
&esp;&esp;之后“武关英雄幢”、“上洛功勋校”等等旗帜一面接一面,向人们宣告这些队伍都经历了怎样的血战,立下了怎样的泼天功劳。
&esp;&esp;这是李荩忱专门在北伐之战后授予这些有功部队的功勋称号,而这些功勋称号也往往都是用实打实的血肉牺牲换来的,比如“武关英雄幢”,这一支队伍是萧世廉麾下淳于岑部的精锐,在武关之战中,整个编制曾经打空了两次,最后一次拿下武关的时候,队伍里就只剩下三分之一的人。
&esp;&esp;当战损超过三成的时候,一支普通的军队几乎就到了崩溃的边缘。而这支队伍的确当得起精锐,也当得起“英雄”的称号。
&esp;&esp;其余的队伍也是如此。
&esp;&esp;风飒飒,每一名走过石头城下的将士,都齐齐摆头向城头看去。
&esp;&esp;“吾皇万岁!”当先的偏将率先大吼出声。
&esp;&esp;“吾皇万岁!”
&esp;&esp;“大汉万岁!”
&esp;&esp;这一次回应偏将的,不再只是军队里的“大汉万岁”。
&esp;&esp;已经反应过来的百姓,漫山遍野的百姓、夹道注视的百姓,都同时跟着高呼。
&esp;&esp;“大汉万岁!”
&esp;&esp;山呼海啸,如浪潮拍击着石头城,也拍击着远方的建康府。
&esp;&esp;这一刻,每个人都在发自内心的欢呼,他们看到这些英雄的子弟,看到一面面招展的赤色旗帜,心中都有一种由衷的自豪和骄傲。
&esp;&esp;这是怎样一个梦中都在盼望着的强大时代,一个已经让人们苦苦等候了三百年的强大时代。
&esp;&esp;站在李荩忱的身后,听着人们的呼喊,顾野王等老臣们都是默然,但是眼眶之中却都微微湿润。
↑返回顶部↑